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作者:来源:访问:1478时间:2018-11-12


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重要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核心即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华民族是素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邦,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这无疑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根基。是我们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的道德文化精髓,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才能够真正实现伟大复兴。

       国家高度重视传统道德文化建设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9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当今社会现状及成因简析

       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道德品格纳入健康范畴,成为衡量健康的重要指数。而我国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日益丰富,道德却出现滑坡。人们在追逐名利的同时已经将道德文化、道德精神淡忘甚至抛弃,拜金、享乐、自私自利这些价值观充斥人心。越来越发达的科技文明在改变并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信仰,以至社会上出现不孝儿拿刀弑母;老人跌倒无人敢扶;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贪污腐败、奢侈浪费现象严重等等,其归根结底是道德文化教育的缺失,道德精神传承的断代,经济建设与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不同步。

       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几点建议。

       为贯彻中央精神,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使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落到实处,现就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弘扬从教育做起

       1、教育导向必先改变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它包含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贯穿其中的就是正确的教育导向,只有教育导向正确,才能教育出优秀的人。然而社会现状是,唯以升学论成败,升学独以分计,由于这种错误的教育导向,致使家长和学校都只看重分数,而忽视对孩子的道德素质教育,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先从改变教育导向入手,将学生的德育情况作为升学、评优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学生高分低能、有知识没文化的现状。

       2、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将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抚爱中逐渐认识世界,在父母的行为中潜移默化,接受人格和行为的陶冶,孩子对父母是信赖和尊敬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风气与家庭中长辈的榜样示范密不可分,父母应该注重环境的教育作用、注重以身作则,不应该只注重培养孩子的技能,跑各种补习班,特长班,而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品德教育、道德教育。培养孩子要从家长自我做起,践行孝道、严格律己、给自己的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教会孩子正确地判断事物,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

       3、更好的落实学校的德育教育

       人的一生中从幼儿园到大学,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所以学校是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标准最重要的地方,学校虽然有德育课程,但基于追逐升学率,德育教育都流于形式,停留在字里行间,没有落实于学生的行动上。在改变教育导向的同时,应更多的从改变行为上着手,学校应该每学期组织一次道德小模范、十佳小孝子等的学习评比活动,区、市、省、乃至全国逐级参与评选,形成一种学习榜样、践行道德文化的良好风气。

      4、加强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改变一群学生的生活道路,一批优秀的教师可以改变和影响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文明进程。作为文明传播者的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把“传道”放在教师职责的第一位,可见师道、师德的重要性。建议把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纳入教师的培训计划,定期进行道德文化师资培训,着力培养出热爱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崇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师德高尚,修之于身的强大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将更多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们。

       5、整体提升社会公民道德文化水平,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

      人的思想受到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对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道德文化支撑,经济发展越高,社会问题将会越严重,社会矛盾就会越多。诸如现今社会上不忠不孝不悌不义充斥,道德滑坡、信仰缺失、诚信危机、人情冷漠、自私自利。社会这个大环境不改变,所有的基础教育也将付之一炬。

       第一,要建立正确道德信仰,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中国传统的道德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积淀,不断凝结、升华而形成的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一种有生命力的道德信仰,它能够而且必然与中国当今时代相融合,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创新力,即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不是古代文化、古代道德的一味继承,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与现时代相结合,用科学的发展观总结、整理、提升。

       第二,组织宣讲团定期到各地区进行宣讲,让很多人听了之后懂得了应该怎样去孝顺父母,怎样去教育子女、如何用诚信经营企业,如何行善立德,如何做个有道德的人。另一种形式是组织国学论坛,通过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解析古文化,输送正能量。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就此,建议政府部门与社会机构联合,以便多组织诸如此类公益性质的论坛。

       第三、树立道德模范、评选孝贤模范,举办孝文化节等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教育、感化、带动人们崇德尚贤,见贤思齐。百善孝为先,孝是众德之根,诸善之源,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是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族振兴的基础。今天提出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实则都包涵了中华传统的孝道。孝道、孝顺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的教育包括伦理教育、圣贤教育、道德教育,都是从孝道引申而来的。教人要从教孝道开始,做人要从行孝道做起。小孝为家、大孝为国。所以,要通过在全社会评选孝贤,举办可持续性特色活动,掀起学习模范风潮,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四、建立、健全道德信誉度制度,将道德信誉度与相关考核挂钩,使之成为重要的考评指标。提升和推广自愿服务事业,自愿服务事业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我国的志愿服务还缺少足够深厚广博的公共社会资源,现代公民意识还不十分清晰、充分和普及,人们对于公共社会和公共事业、特别是化为日常自觉行为的社会志愿服务行为还缺乏足够充分的认识,自觉主动性还不够。因此需要大力推广、扶持,并建立与之配套的机制。

        最后,要扩大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传播,以道德精神引领主流。

       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宣传教育,文化产品的传播不是单一的信息传播和商品流动,而是价值观的传播、思想的传递。多创作有益的文化作品,如影视作品《建国大业》、《亮剑》等就是艺术性、思想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多开办有特色的电视栏目如《一站到底》、《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即能做到寓教于乐。多设社会陋习曝光专栏,曝光陋习,警示他人,坚决抵制暴力、低俗影视作品,杜绝虚假广告充斥荧屏。

        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TAG: